2Y7M 信175 媽媽為何和爸爸吵架

瀏覽數:

親愛的小安:

很早以前就想要寫這封信,跟你解釋爸爸和媽媽有時候為什麼吵架,今天晚上你被爸爸送去奶奶家,但又是一個沒有先溝通的情況,奶奶跟爺爺根本不在家(爸爸的老思維:我要回家,為什麼需要給我爸媽先打電話?)奶奶接了手機,跟爸爸說,那就讓你去二姑姑家,等到奶奶爺爺喝完「晚上的喜酒」,再去接你

於是爸爸就(也不打通電話給媽媽問一下)把你放在二姑姑家了。爸爸回家才跟蹲在馬桶上拉肚子的媽媽說,上述過程。

你應該是一頭霧水,沒有奶奶也沒有爺爺,爸爸也不說,是不是今天就得在陌生的二姑姑家過夜?還是要等到幾點?媽媽想到你一大早就被爸爸帶去迎新,想到媽媽今天五點就起來拉肚子不能陪你,想到還好趁你九點半出門前給你餵了一碗飯(因為小安在外面從來不肯好好吃飯過),想到你被爸爸綁在安全座椅車程兩個小時(回程時累得睡著,快到家時醒來大哭),想到回家之後洗了澡,也沒吃飯又被帶去奶奶家等吃晚餐。現在到底吃飯了沒有呢?

想到爸爸怎麼完全不打電話回來?一句話也不跟媽媽商量?

感覺像一個陌路人

所以媽媽拉完肚子出來,還有一肚子的火氣,就冒上來了。爸爸的決定並沒有對與錯得差別,但是,沒有溝通,卻對媽媽造成很大的困擾。媽媽感覺像一個陌路人,而這,也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了。

媽媽耐住性子,想要跟爸爸溝通,說沒兩句,爸爸又轉回去看電腦裡面的學校信件,媽媽就更氣了。末了沒有改善,媽媽準備好自己去叫小黃要到二姑姑家去帶你回家。

爸爸才站起來氣沖沖的說,不用媽媽去,他現在回去二姑姑家陪你陪到爺爺奶奶去接你。(信寫到9:35了還沒有回來)

中間吵架也是吵老事情,爸爸覺得你太少去爺爺奶奶家了,而且和爺爺奶奶很不「親」,這些都是媽媽的錯

但媽媽並沒有這樣覺得,按照媽媽的紀錄,其實小安已經很常常去爺爺奶奶家,和爺爺奶奶不親是因為爺爺奶奶不太像外公外婆那樣熱衷和小孩子玩在一起。每次去要不是去餐廳外食,不然就是看電視,不然就是拜拜,或者玩PAD,大人經常都是聊大人的沒在理他,不然就是拼命叫他吃,媽媽有一起去就會陪他,媽媽要是沒一起去,他就沒玩伴了(爸爸也是顧著聊天不會陪他玩)。再來,是爸爸太隨興,沒有一次預先安排計畫,也不和爺爺奶奶溝通,也不和媽媽溝通的關係

今年爸爸過了一個很不好得爸爸節,那個週末,從歐洲出差回來的媽媽,累了兩天把像豬窩的家裡打掃乾淨,爸爸只會說小安發燒的事情,還批評小安體重很輕,批評媽媽對家事標準太要求,媽媽試著跟爸爸溝通不是他想的這麼一回事,可是爸爸完全沒有回應。

當著你的面,媽媽摔了正在餵你的碗,整碗都是滿的吧,摔在廚房地上,媽媽一邊哭,一邊大吼著說「你再這樣把我當陌生人,我們就玩完了!」然後撲在主臥室的床上哭到睡著。

媽媽很困擾,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有好得溝通,而不是每一次當媽媽想要反應什麼,爸爸就露出「你又在無理取鬧,你好囉唆,你要怎樣,我沒話跟你講」的表情。這之前當然也是很多家庭瑣事起了爭執。

(摔碗這件事之後,爸爸的溝通態度略好了一些,有好幾次主動打電話給媽媽了,說來不及回家接小安)

已經很好了

外婆說,爸爸比起一般沒在做事的爸爸們,已經很好了,叫媽媽要忍耐,要順和。

媽媽可以忍耐,但是寂寞與悲傷卻超越了忍耐的國度。明明應該是最應該關心你的人,把你當空氣。你說什麼,都相應不理,也不會跟你說,他什麼時候回家,什麼時候還要去學校,能不能即時按照約定回來接孩子?公婆什麼時候要去拜訪?週末是不是學校臨時又有事?晚上是不是學校又會在12點打電話來找人?是不是今天又要九點十點晚上打招生電話?

打爸爸電話總是找不到人,一想要跟他溝通,就用「你很煩」這樣的表情來應付。這不就是已經玩完的局面嗎?

外婆說,也要看爸爸好得一面,媽媽說「去幫忙洗個碗」,爸爸如果沒在忙學校的事情,就會去洗碗,媽媽說「想要去家樂福」,爸爸就立刻去穿褲子上衣拿鑰匙,媽媽說「小安要洗澡了」,爸爸就去放熱水,週末的早晨,媽媽說「我好累還想睡」,爸爸就帶著小安去外面早餐店,去樓下溜滑梯。媽媽說「外婆想小安」,爸爸就帶著小安回外婆家,來來回回的接送,從來沒有說「我不要」。(媽媽很命令系啊)

好得一面,也就是壞得一面

可是這好得一面,也就是壞得一面,小安出生之後,爸爸逐漸變得什麼事情,都需要「媽媽說」

如果沒有「媽媽說」,爸爸就「沉默」…做自己的事情。用自己的判斷。

爸爸是不會問問題的。「老婆,很累嗎?」這句話,跟爸爸結婚後從來沒有聽到過。「老婆,要不要幫你買東西回來吃?」這句話,一年大約只聽到兩次(上一次,還是小安提醒爸爸的)。「老婆,是不是不舒服?」這句話,也是從沒聽到過。「老婆,要不要出去走一走?」(小安出生之後也沒有聽到過)

當然一句很普通的【你需要什麼?】更是從來沒有聽到過。

那麼,難道如此沉默的爸爸對媽媽的指令,對家裡瑣事,小安成長和教育,都非常OK,真的一點意見都沒有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爸爸也是會用皺眉,搖頭,批評,任性的回應等等,當媽媽想要認真知道他的想法,他才會說出來。但那個時候就多半已經在吵架了(吵架不是你一言,我一語,說一些很醜惡的話,吵架是媽媽盡可能有理性的問他的想法,爸爸任性的回應一到兩句,是濃縮成布丁狀的火)

欺騙

上一次摔碗(變成瓦斯狀的火了),媽媽哭著大叫「你都在欺騙我!」,爸爸露出渾然不解的表情,媽媽很大聲著說「你明明就討厭我,但是你又不說」「你明明就不想要這樣嘛!你又不講!」「你明明自己下了判斷,但是你又不說!」(上述那個爸爸的優點「不說我不要」,並不代表「要」,這樣讀者懂嗎?爸爸第一討厭「問問題」,第二就討厭說「不」)

所以週末早上媽媽起不來,爸爸帶小安到樓下溜滑梯,其實他是不開心的。他很想要媽媽一起吃早餐,一起陪小安溜滑梯。

他更想要的或許是,媽媽為什麼不可以自己帶小安去吃早餐,去溜滑梯,讓爸爸早上可以做學校的事情。

但是媽媽不願意寵爸爸,星期一到五都是媽媽在陪小安,週末媽媽當然也可以繼續陪小安,讓爸爸做學校永遠做不完的事情,但是媽媽不要。媽媽當然可以和爸爸小安一起吃早餐,一起陪小安溜滑梯,但這些活動只要媽媽有在,裡面又會變成以「媽媽,小安」為主,「媽媽說」的場面,爸爸就會被動的等媽媽指令。所以媽媽也不要。

自己討厭說不的人,是不是也討厭別人說不呢?

是的,就是因為媽媽太瞭解爸爸了,爸爸不用說話,媽媽也看得出來發生什麼事,媽媽很會找線索,很會理解,很會同理心,就造成這樣的情況,諷刺的說,這也是爸爸喜歡媽媽的理由。因為「媽媽會跟他同心」「媽媽順服於同心之後的結果」「媽媽是個會瞭解老公,會持家,會照顧小孩的好女人」

但是小安來了之後,同心的精力分散到小安身上,媽媽倍感疲累。也不願意再順服於跟爸爸同心了。爸爸也一樣疲累,一樣是把精力都放在小安身上,只關心小安的皮膚,疹子,體溫這些生理的問題。其他,也不願意花時間關心媽媽了。

沒有爸爸關心的回饋,和爸爸同心,那又有有什麼好處?媽媽只感到無盡的沮喪,加深的無望。

關心

媽媽不只一次試著跟爸爸溝通「請你也要關心我,也要關心這個家」「不是只關心小安的身體,也要關心小安的教養」

關心媽媽,代表需要更多的問候,更多的關懷,「老婆,我幾點會回家」「老婆,今天又下雨,是不是又等不到小黃?」「老婆,今天上班很累嗎?」。

關心這個家,代表需要更多的主動,「老婆,水費交了嗎?」「這個月保母費我領好了在這邊」「老婆,管理費我交了」「老婆,垃圾袋是不是沒有了我去買?」

關心小安的教養,代表需要更多跟小安溝通,「小安,回家有沒有叫媽媽?」「小安,剛剛有沒有跟姨姨說謝謝?」「小安,東西要不要收好?」

這些,對爸爸來說都是不可能的,也沒什麼原因,他就是不會問問題(而且也討厭增加的工作)。但是媽媽側面看他在學校的表現,職場上的爸爸,學生打電話來,爸爸會問問題,系上開會,爸爸會問問題。爸爸會寫信給老師們,會打電話。媽媽看到爸爸對學生有說有笑,還在電腦MSN,總是開玩笑的跟爸爸說「我好想要做你的學生,你一年跟我說的話都沒剛剛那通電話那麼多」

爸爸有一天心情好曾經也開玩笑的回答媽媽「好啊~那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有師生戀了!」,媽媽假裝他很幽默之餘,心裡其實是很酸楚的。

反擊

媽媽深深地知道,要重視「行動」而非「言語」。男生的愛是用「行動」顯現才準,而不是「言語」。滿口都是「言語」的男生,卻不願意付出「行動」的時間,那就不是真的愛情。

所以交往的時候,媽媽看見爸爸的行動,感到安心。結婚之後,看見爸爸的行動也感到安心。小安出生之後,看見爸爸的行動,還是感到安心。爸爸有無窮盡的愛,他能做的他都做,雖然他不太會表達,不太會溝通。媽媽不懷疑爸爸的愛,但這一年媽媽才發現,愛並不能解決所有的事情。

徒有行動而缺乏溝通,大量的磨損愛情。

下面都是愛情磨損的例子

  • 拉肚子很痛苦,頭痛很痛苦,腰很痛很痛苦的時候,倒在床上,爸爸以為不要進房間吵醒媽媽的行動,就是一種愛。但對媽媽來說,那叫做冷淡,漠然。
  • 媽媽在哭,哭得眼睛都腫了,爸爸以為讓媽媽好好的哭完是體貼的行動,是一種愛。但對媽媽來說,那叫做冷淡,漠然。
  • 爸爸和媽媽睡大床,媽媽抱怨爸爸打呼很大聲,媽媽睡不著,此後爸爸搬去和小安睡,以為讓媽媽自己睡,是體貼的行動,是一種愛。但對媽媽來說,那叫做冷淡,漠然。
  • 媽媽最不喜歡被人家塞東西吃,或是沒有問就帶東西回來要媽媽吃,但是爸爸還是以為帶東西給媽媽吃就是一種關心

爸爸都知道這些,但是他的回應是「那你就不要抱怨嘛~」「那你就吃嘛」

媽媽則是「難道你都不用開口問一下嗎?」「這樣自行先決判斷,也是沒禮貌的一種

爸爸做這些自以為的行動前,是不會問一下媽媽的。他也不會測試好幾種不同的行動,或是觀察行動前後的不同。對媽媽來說,如果不接受爸爸的行動,就只能溝通。媽媽的反擊就是提醒他:「你不關心我,難道要我去找別人關心我嗎?

媽媽曾經試過什麼也不說,也就是俗稱「冷戰」,試著什麼也不做,也就是俗稱「擺爛」,但都起不了作用。要比冷,爸爸可以更冷。比不做事,爸爸也可以更樂意製造更多蘑菇角落。「離家出走」「帶你回娘家」這兩個都還沒試過。小野太太用過得「把老公趕出去」媽媽也還沒有試過。為什麼呢?媽媽還對溝通心存一點希望呀。

把老公趕出去,嗯~其實是有試用過,就是叫爸爸去睡在學校裡,這樣媽媽也不用等他回家等沒人。

另一招這個很不好,叫做「拒絕合作」,只要他沒有先溝通,他想要做的事,只好不配合,像是都已經晚上七點了,才說要回婆家吃飯(又不願意打電話),只好不配合。這次迎新也是這樣,星期五半夜回家,才說明天要迎新耶!迎新這種事,會是當天宣佈,隔天出發嗎?早點溝通有什麼難的?所以不去。問題是,這一個反擊對他來說只會造成「奇摩麥」(心情差)的反應,他完全沒有思考到「先溝通」的重要性,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只覺得老婆機車。(嘆)

掙脫

媽媽知道還有一些掙脫之道並沒有試過,其實,夫妻吵架,似乎是古今常見的「家庭活動」,但是白費好好的週末在吵架,真的是覺得很蝕本。爬了一下茫茫網路大海,發現有這些掙脫之道,就紀錄在這邊吧。

  • 在作息裡面加入「爸爸日」和「媽媽日」,一個月一天,「爸爸日」就是爸爸必須出門,去自己一個人放風一下,爬山也好,逛書店也好。「媽媽日」同上。
  • 懇親日也是要善加安排,「外婆日」和「奶奶日」,「隔週過夜」提早安排。或是白天遊樂的活動。
  • 多寫email溝通,多在「要吵架之前」先講出想講的話。
  • 用email給爸爸洗腦,增加更多的洗腦時間。「洗腦重點:默契需要經營」
  • 多把心思放自己身上,也許有時候,試著不要溝通,也是可以的。(像是想要點成瓦斯狀的火,就先去跑步)
  • 降低標準,只要他貌似有一點點的溝通和行動,就把優點放大。(跟帶小孩差不多)
  • 多找一些夫妻溝通的書看看,有沒有更多的有效之道。
  • 週一到週五的時候,睡覺前找時間先把家事KO掉。(洗衣,拖地等等,叫機器先做好)

引用

老實說,孩子要的真的不多。只是希望,爸媽能空下來,專心的陪伴他玩一盤牌、看一個展覽,即便這個展覽他並不感興趣,即便這個遊戲他已經玩過很多次。有時候,妻子要求得也並不多,只是希望能一起放鬆的享受不被打擾、寧靜的片刻,那怕只是交互凝視的眼神,或是一場短暫親密的交談。張柏芝說,謝霆鋒在家一直坐在電腦前面,不關心她和孩子。很多男人以為這樣就要離婚,真是小題大做。事實上,不斷噹噹作響的簡訊、手指不停塗畫的平板電腦,真的讓人越來越疏離。當你被臉書佔滿了生活;當你無論到了何地總是先惦記著拍照上傳;當你手握著電話、打著簡訊,眼光被螢幕視屏所佔滿--親愛的,你已經漸漸忘了我們的存在。所以:愛我,請關機。~陳安儀

分享到你的社群
  •  
  •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