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員工救生衣

瀏覽數:

看了同事轉寄來的幾篇文章「請感謝願意生孩子的人 by 陳安儀」和「生小孩,並不需要別人感謝 by 小火焰」還有「生小孩是妳的選擇,我智障了才要感謝妳!by woosean」,心裡有很多感覺。就寫寫比較不相干的「媽媽經」吧!

媽媽經

真的是懷孕生了孩子之後,才知道爸爸媽媽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爸爸媽媽的世界與沒有孩子的世界比較起來,是有些不一樣還是完全不一樣呢?以媽媽親身體驗的觀點來說,是「完全不一樣」了。這些完全不一樣裡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也有無法定義是好是壞的那一面。例如:

  • 好的一面:媽媽從與你相處當中,學到了「耐心」與「更多的預先與同理心觀察」「溝通與合作」,這些對媽媽自身的成長是有幫助的。
  • 壞的一面:社會定義爸爸媽媽,特別是「媽媽」這個角色,有很多複雜的層面。媽媽公司的老闆的確曾經在心情不好要求同仁考績增長時,烙下狠話「不然你們反正可以回家帶小孩!」(聽到真的挺心寒的),很多上班媽媽心裡有滿腹的苦水,卻不知道怎麼可以獲得幫助(不論是自身的,或是藉外的)而的確如同上面woosean文章說得,許多單身同事,與媽媽同事會產生不少溝通與認知的鴻溝。
  • 無法定義是好是壞的那一面:媽媽爸爸的朋友圈,社交面向也都改變了,這一點無法定義是好是壞,但這樣的改變很明顯。沒生小孩的朋友,會自動把你貼心的歸到減少跑趴的那一邊,有生小孩的朋友,可能更早就沒有聯絡了。這些真的無法定義是好是壞。

看了轉寄的文章,都是集中在「壞的一面」如何改善。為什麼?因為婦女與小孩本來就是社會福利的重大議題。隨著歐美日本企圖拉高生育率參考範例,台灣的社會福利,是不是也有改善的空間呢?例如在勞基法規定「婦女彈性工時」或是延長「產假與陪產假」,調整「育嬰假」的規定等等。姑且不論社會福利政策的廣泛討論,以最近這十年來,台灣首次出現的育嬰假,也多少引起了一些爭議。

苦勞網引用時報周刊 第1585期的資料說「根據工業總會的統計,請育嬰假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三」也就是說當育嬰假制度上路時,每一百位符合請育嬰假的上班媽媽,只有三位真的請了育嬰假。不過行政院勞委會後來有出具更新資料,顯示「99年申請人數達34,218人,為97年的9.3倍,如與91年開辦時比較,更成長28.1倍」(91年至97年間勞保身分每年申請育嬰留職停薪人數在1,219人至3,691人之間)則表示這兩年的狀況,是有改善的。

用講的數字不容易說故事,找到一張表格,可以加減看看:光看第一個項目「初次核付件數」就知道有成長了。而且是男性女性的件數都有成長喔!(這資料只到2011年10月,所以2011年的總計還需要更新)

來自http://statdb.cla.gov.tw/html/mon/24090.htm

不過,追根究底的問,育嬰假和女性生育意願的高低,是否真的有關係呢?

生與不生之間的關鍵在哪裡?

從國家與人口學的角度來看,少子化的危機會不會往往都被放大處理呢?

這些值得探索的問題,也許沒辦法很快找到答案,但身為一個媽媽,在面對那個「壞的一面」時,有時真的很希望能找到一些施力點。主要是希望政府代表(行政院勞委會)在宣傳推廣「育嬰留職停薪」時,不要忘了教育主管,和公司高層,從政府與國家的角度重新思考這些「爸爸媽媽」的經濟價值。也不要忘了說「育嬰留職停薪」並非唯一的福利管道,「彈性工時」也是可行的。

如果你可以不在意單身員工的私人生活,你也不該在意媽媽員工的私人生活。

「媽媽」並不代表「品質打折的勞工」「配合度低的勞工」也不代表「社會利益既得者」。

媽媽員工對公司是可以有卓越貢獻的。媽媽員工也有熱愛工作的野心,也能增強自我的職場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她或許的確必須分心在「孩子」身上,但這不代表她無法達成或超越工作目標。

「孩子」是私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可以不在意單身員工的私人生活,你也不該在意媽媽員工的私人生活。同樣的,如果你打考績時不會將單身員工私人生活列入影響,也不應考量媽媽員工的私人生活。䀻用時,也是一樣的。就「員工」的身份來說,不論這位員工是否有家有室有子,他的私人狀態與工作能力應該是切割來看,而且每位員工都是平等的。

最一開頭的文章內容,請月子假的時候老闆要求月子媽媽支援工作。單身同仁無法或不願意承擔休產假同仁的工作,某種方面已經將產假媽媽歸類在「特殊員工」,而不是一般員工了,試想每個員工都是平等的。今天單身員工休假出國去玩,媽媽員工一樣也需要承擔放旅遊假同仁的工作。而老闆要求休假員工支援工作,就勞基法來看,不論是什麼假,都是可被控訴的。

這也是育嬰留職停薪的起因「達成性別平等工作」,所以對著員工威脅「不改進績效你就回去帶小孩」基本上也是違反性別平等工作的。(正確的說法是:不改進績效你就換家公司吧!)

看了很多Babyhome的討論,很多媽媽希望企業能做到「親子親善」,所以其實政府如果想要改進社會福利,也可以列出友善家庭的企業評比條件與清單,或是與公司的福委會連上線,提供評比與改善SOP,且針對生育的媽媽員工,加強團結力,並輔導職務的配搭和協助。這一方面,如果數個公司能團結起來成立離公司近的托育機構,那真的是媽媽的福祉呀!

參考:香港「家庭友善雇主獎勵計畫」,親子天下「友善家庭企業報導

宣導如何加強自己在職場和育兒之間的能力切換

同樣的,社福機構如要向媽媽員工宣導推廣,範圍也可以除了告知有哪些「社會福利」的支持,也可以宣導:媽媽員工如何加強自己在職場和育兒之間的能力切換,如何將育兒時的成長學習,轉為職場上的動力前進。媽媽有了小安之後,買親子書之餘,也會開始買職場能力改進的書,因為當你決定自己要是一個「上班媽媽」時,這些都是必須的。這也是媽媽員工救生衣的由來。

同樣的,「孩子」是私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單身員工不使用私人生活當作績效低落的藉口,媽媽員工也不該使用私人生活當作績效低落的藉口。正因為育兒佔去媽媽能力的部份,所以媽媽員工更會需要加強自己的職場能力的。很多媽媽員工在無意或有意之間,將自己視為特殊員工,卻沒有想到,每位員工也都是平等的。單身員工有一天也會成家生子,他之所以還沒「享受」到社會福利,只是因為那是他的未來式,不需要因為自己已經享受到社會福利,就不尊重單身員工。也不應將育兒狀態與工作混為一談。所以當老闆要求出差,媽媽員工對著老闆說「家有小兒不適出差」這也是不合工作倫理的(正確的說法是:我的工作能力和出差對工作績效與公司的好處)

這也是很多單身同仁對媽媽爸爸一族心生反感的緣故,使用「我有家小」而托推一些工作,這就像單身族使用「我有交往對象」來托推一樣,都是不合宜的。私人生活並不適合與工作承接有連帶關係,真的很注重家庭,就應該替換一個適合家庭的職業。群體的社會生態很難改變,先改變自己才能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這也暴露出媽媽的思維:改變社會是不易的,仰賴政府,不如仰賴自己。至於要求沒生小孩的人感謝生小孩的人,或是體諒生小孩的人~這~對增加婦女生育規劃也一點都沒有幫助呀!重要的不是感謝,而是尊重。陳安儀的文章如果將感謝改成尊重兩字,想來就不會引起這麼多的討論。

職場能力改進的書

我買了哪些職場能力改進的書呢?恩~從簡報,企劃,研究,會議,溝通到語言等等,有超級多的,不過只有三本非常滿意,就在這邊推薦給大家,都是同一位日本作者永田豊志,因為排版和內容都非常精要,多數維持著左邊文字,右邊圖解的編排,操作與吸收上非常簡便易懂,很值得購買喔!

跟加班說再見:工作效率提升的對策與方法 ISBN:9789862100332

這本書市面上比較少見,不算暢銷書,但是如果關於工作效率提昇只能推薦一本書,媽媽一定推薦這一本,他從時間管理,溝通管理到工具使用都有全面的建議。而且有圖解,有範例,是讀起來,實踐起來,都令人感到滿意的一本書。

建構工作軟實力:100個提升知識生產力的邏輯思考術 ISBN:9789862100219

這本書市面上比較常見,他是教導有效的知識邏輯思考來「解決問題」,對於大部分白領行業的人都是適用的。而且著重在於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和環境的「優缺點」,當媽媽遇到一些兩難的情境,使用書中的方法分析,也很有幫助呢!

建構創新軟實力:55個提升大腦思考力的創意發想術 ISBN:9789862100226

這本書是加強創意發想的方法,鼓勵打開心胸練習更多的創意方法,讓自己的生產力提昇呢!很有趣的一本書,實際練習之後發現上班並不枯燥乏味,反而是還有很多創意發揮的地方喔!可以讓媽媽不至落於「生兒育女」之後就停滯不前的下風。

以上,就是落落長的一篇媽媽經囉!分享給各讀者。

 

分享到你的社群
  •  
  •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