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二)要唸還是不要唸

瀏覽數:

對於我來說,可能是運氣好還是怎麼的。雖不是什麼人家眼中的”好仔”,但是從小到大除了高三補過一次的”三民主義加強班”外,和申請前六週的托福,沒花什麼精神在這種東西上。補習??得了吧,去撞球飆車比較有可能吧…..當然,這種結果是可以想像的…三民主義最後給我考了一個23分,第一次的托福也給我考了一個456分….23456 ….damn…還真順。唸書要不要唸,要唸什麼,要到那裡唸…這種問題說實話我是在離職後才第一次認真考慮的。

而我,就在一面找工作,一面補托福,一邊整理失散已久的作品時…….曾經史前未有、不可思議的很認真的想過….

開始對Design這個東西發生興趣是在N次的drawing被老師給redo之後,痛下決心給他搞搞看,才慢慢有點興趣出來。對於聯考志願都不是自己填的我來說,拿筆畫圖真不是以前能想像的。員林大村那個鳥地方竟然讓我對唸書好像有那麼一點感覺了…..真令人匪夷所思。嚴格來說,可以把一個興趣當作職業來做,也是挺有意思的。記得看過一個目前在Hollywood做電影特效的Art Center校友訪談,他第一次看到電影特效的記錄片,覺得十分酷,如果能一輩子都做這麼酷的事有多好…..哈,那就是令人走這條”不歸路”的該死起點。而我那幾張被劃上大叉叉的redo作品,卻是我難忘的開始。

對於已經在design的人來說,雖然”執迷不悟”,但大多是沒什麼好後悔的(不然怎麼辦,都花了那麼多錢,後悔當然不能講啦..)。一來,好像sense 好了一點,不像別人所說的” They taste everything, but they don’t have taste!”,再怎麼彆腳的設計師好像都有他的一套(都唬爛得出來)。二來,設計是比較接近”娛樂業”的(對囉..客戶爽比自己爽重要),不像藝術令人深不可測,又可以在一個程度上滿足世俗價值和個人實現。

而對於圈外的人來說,它的吸引力也是勢不可擋。畢竟,多的是花大把銀子買那些”品牌”的人。”品牌=銀子=品味=設計=該死的名設計師畫兩筆就出圖給血汗工廠的產品”(不好意思,我以前也是那些血汗工廠的支持者) 是目前大多數人的觀念及部分現實。

這是我來這裡之前的想法,雖然一年之後沒什麼大改變,但是深刻體會到台灣教育系統下對多數人的美學經驗是很不足的(吼,學生考試那麼多,那有時間去搞那些 543的啦)。應該說,大多數台灣人對文化價值的錯解,導致社會失去了很多的寶貴資產。而在台灣的發展中,忽略了對人文尊重的省思,也使得美學在中國人的社會中,一直都是學院裡的象牙塔(沒辦法,學界混不下去的就去工作。業界混不下去的就去教書,怎麼會搭得上嗎?)。

裡面的人走不出來,外面的人也難窺其堂奧。簡而言之,要”學會怎麼設計”,台灣的教育已經十分足夠(別開玩笑了,高職出來的都嚇嚇叫了….唸大學做什麼啊),台灣的設計在技術面是很強的。然而,要”體會設計、運用設計,甚至享受設計、思考設計的本質”就要走出台灣的土地才能切身感受(雖然有點八股,但是卻是不爭事實)。基本上,只要是人造的東西,就經過”設計”這個過程,然而,找出台灣的設計價值觀和世界上其它地方的設計思維有何不同才是再進修的目的。搞得清楚這一點,要不要出來唸書才是下一個問號。

> 船到橋頭不一定直(1)

分享到你的社群
  •  
  •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